走讀板橋2 - 古城東北遊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作者: 郭小萍 - 6月 07, 2023 跟著我們找尋古城牆的遺蹟與消失的湳仔港活動日期:2023年6月6日(三)活動時間:14:30-16:30人數:男3人,女15人,總計18人行程:14:15 府中捷運站2號出口集合 》14:30 活動開始 》 機車停車場平台 》 東門遺址 》 慈惠宮 》枋橋建學碑 》宮口街 》後菜園街 》茶館街 》大觀義學 》北門 》林家花園 》古城牆 》接雲寺 》彬彬幼稚園 》湳仔溪紙本資料:枋橋古城圖 - 感謝枋橋文化協會理事長莊文毅老師提供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
徵 勞動部多元就業方案 專案經理人 作者: 郭小萍 - 12月 05, 2024 工作內容: 1.行銷拓點與市集參與申請 2.出勤管理 3.專案相關報表處理 4.教育訓練進度掌握 5.觀察並與上工人員溝通 6.網路平台經營管理 7.需能配合市集銷售及夏令營活動調整工作時間 工作時間 : 核准上工日起至2025/12/31(一年一聘) 1.週一至週五早上8:00-17:00(午休1小時) 2.若有活動需求六日上班時,另於週一至週五補休 上班地點: 1.板橋區縣民大道三段235號 2.業務推廣、活動舉辦、受訓、市集活動時依實況調整 薪資: 34,611元/月,扣除勞健保自付額後,薪資直接匯入帳戶 公法救助職缺,無勞退及年資假 學歷: 高中職以上 專長或技能 : 1.文書及檔案處理能力 2.電腦手機串流作業能力 3.語言溝通能力與耐心 4.會騎腳踏車及機車 5.需能配合銷售及夏令營活動調整工作時 6.具業務行銷能力者佳 意者洽:8257-2509 新北市耆光協會 閱讀完整內容
旅讀台灣之旅讀板橋【新北耆光 × 峯云夏冬令營】 青少年人文夏令營 2024 作者: 郭小萍 - 9月 05, 2023 2024旅讀板橋一 板橋東北 第A梯活動成果影片 - YouTube 第2梯活動成果影片 - YouTube 第3梯活動成果影片 - YouTube 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 2024旅讀板橋二 板橋西南 先行梯活動成果影片- YouTube 大觀聽濤:一場別開生面的「認識(西洋)藝術史」夏令營課程 ( 壁畫故事屋講師:郭冠伶;關於本次活動的教學心得 ) 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 ★★★ 點我報名 ★★★ - 已截止 ★★★ 莒光童軍專梯報名點這裡 ★★★ - 已截止 融入生活教育、輿圖概念、歷史人文、在地特色...等體驗活動,激發孩子對土地認同,發掘及培養團隊精神、人際互動、台風口條、觀察力...等領袖潛能,期勉孩子能挑戰自我,以新的角度審視及關注身處的世界。 2023年夏天活動影片(點擊下方圖片) 點我加入旅讀板橋官方LINE@ 以上活動課表僅供參考,活動當天依實際情況做適度安排和調動,以利活動行程的順利進行。 第1梯:06/17(一)-21(五) - 峯云報名系統第A梯(畢業生專梯) 第2梯:07/08(一)-12(五) - 峯云報名系統第2梯 第3梯:07/22(一)-26(五) - 峯云報名系統第4梯 以上活動課表僅供參考,活動當天依實際情況做適度安排和調動,以利活動行程的順利進行。 日期:2024/8/12-16週一至週五 - 峯云報名系統第7梯 收費:6,900元/人 限額:每梯20人 招收對象:暑期升小三至國一 營隊特色: 1.重視生活教育 在活動中融入衞生習慣、生活感恩、基礎清潔等生活教育。 2.觀察力訓練 將觀察力訓練融入活動中,自然而然的透過觀察進入推理階段。 3.輿圖概念培養 活動過程中引導相關國家、縣市、活動地點地理位置概念,學著放眼世界。 4.板橋歷史人文欣賞 實地走訪室內課程介紹的地點,讓歷史、人文不是只有紙上談兵。 5.板橋特色美食品嚐 介紹板橋名店小吃,並且於午餐享用,讓孩子實地品嚐在地美食,食物除 了是每個人生活的必須品外,更是一扇... 閱讀完整內容
港仔嘴 常被誤解為江子翠的古地名 作者: Hazel LIN - 7月 02, 2021 點圖可看放大版 板橋港仔嘴位於新店溪與大漢溪匯流處至光復橋之間,清初稱為「港子嘴莊」,後用字異動為「港仔嘴莊」,隸屬於擺接堡。原為平埔族中的凱達格蘭族武朥灣社聚居地之一(西元1871年即清同治十年,陳培桂淡水廳志街里項上載明,當時全擺接堡共有17莊,港仔嘴莊為其中之一。) 拓墾初期,近大漢溪地勢較低處以「 四崁 」稱之;約於現江翠國小處稱為「 三崁 」,文聖國小處稱為「 二崁 」,萬板橋至光復橋間地勢最高,稱為「崁頂」。清光緒中期,江子翠捷運站一帶已獨立成莊,加上「港仔嘴」與「江子翠」台語發音相同,每當提及 「港仔嘴」時常被誤為「江子翠」 ,為區別位置, 後人直接稱維持舊名「港仔嘴」的區域為「崁頂」。 西元1946年(民國35年),維持港仔嘴舊名的崁頂改設「港嘴里」,1970年(民國59年)由港嘴里析出光復及振興兩里,1986年(民國75年)又自振興里分出振義里。以光緒中期以後來看,港仔嘴約略為今港嘴里、振興里、振義里及光復里四里合起來的範圍。 根據耆老間的閒談及文史資料顯示,早期的崁頂曾是一片片的黃枝花田及稻田;黃枝花田為郭氏家族產業,占地較少,黃枝花送至台北製茶廠作為薰茶原料。稻田則多為林本源家族產業,占地面積大,均交由佃農耕作。由於種植水稻農忙較短暫,許多佃戶兼做船運副業,如扒砂石、捕魚、運水肥或販運蔬菜以補貼家用,行船則多至艋舺、關渡及淡水間進行商業交易。 黃枝花 可做為天然色素染料的果實 古今對照參考地標 ◎ 港仔嘴上的ㄇ字型河道圍出的一方地,大約是現在音樂公園的廁所 ... 閱讀完整內容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