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江濕地植物圖鑑二
華江濕地植物圖鑑二
白花三葉草
觀賞地點: 華江濕地
英文名:White Clover,Dutch Clover
學名: Trifolium repens Linn.
科名:豆科(Fabaceae)菽草屬(Trifolium)
別名:白花苜蓿、白荷蘭翹搖、白三葉草、白花三葉草、三消草、白翹搖、白菽草、菽草、白車軸草、白詰草、螃蟹花
原產:北美洲,台灣於 1910 年代引進作為牧草、水土保持植物,偶爾也供栽植觀賞。
分布:台北、花蓮荒野、路旁,已野生化,白花三葉草原由梨山果農及蜂農引進,欲當蜜源及地被植物藉以改良土質(固氮)用;目前在梨山、武陵農場、清境農場、阿里山等地都可見其蹤跡 。
用途: 1.蜜源及地被植物觀賞用:白花三葉草由梨山果農及蜂農引進,欲當蜜源及地被植物藉以改良土質(固氮) 用。2.藥用:性味:全草:甘、平。效用:全草:清熱,涼血,寧心。治癲癇,痔瘡出血。花有利尿之效;葉可收斂止血。
花期果期:3-10月。
白花三葉草的特性:
匍匐性多年生草本,但有時亦能呈斜上昇狀,莖長 10~30 公分,偶具有分枝,光滑無毛或散生毛茸。三出複葉具有長柄,柄長 4~8 公分,光滑無毛;小葉倒卵形或卵形,長 1.5~3 公分,寬 1~2 公分,先端圓而微凹,基部鈍,有細銳鋸齒,表面常有白色的斑塊,光滑無毛,背面顏色較淡;托葉卵葉披針形,長 1~2 公分,先端漸尖,膜質。花白色,多數排列為一頭狀花序,莢果遠挺出於花萼外,線形,內有種子 2~4 枚,不開裂。
葉子互生,呈長圓形;有特別長的根系,可適應不同的氣候和土壤條件,吸收土壤中的礦物質和其他營養,在旱季亦可生存;還可以作為牧草、綠肥作物或者觀賞植物,種植車軸草能使土地肥沃。
在西方很多國家(如英國、美國)長有四片葉子的三葉草代表著幸運。因為四片葉子的三葉草被認為是只有在伊甸園中才有的植物。而在有些國家裡,撲克牌裡面的梅花就是代表幸運的車軸草。在中國,三葉草數目不同會有不同的花語,比如三片代表希望等。
布袋蓮
觀賞地點: 華江濕地
英文名: Common Water Hyacinth,Water Hyacinth
學名: Eichhornia crassipes
科名: 雨久花科(Pontederiaceae)布袋蓮屬(Eichhornia)
別名:布袋蓮、鳳眼蓮、鳳眼藍、布袋葵、洋雨久花、大水萍、水風信子、水鴛鴦、浮水蓮花、水浮萍,水浮蓮,水葫蘆。
原產: 巴西,1898 年被當作觀賞植物引入台灣。
分布:台灣全島低海拔之河流、溝渠、池塘、水田等地。
用途: 1.食用:將嫩葉之葉片及葉柄洗淨後蒸食,或燙熟後蘸調味料食用花可油炸或炒食。全株除根外,可作豬飼料。2.監測環境污染的良好植物:本種還是監測環境污染的良好植物,它可監測水中是否有砷存在,還可淨化水中汞、鎘、鉛等有害物質。3.藥用:花和葉都可煮食,可治療高血壓。花可治馬皮膚病。性味:全草:淡、涼。效用:全草:清熱解毒,除濕袪風,利尿消腫。治中暑煩渴,腎炎水腫,小便不利,高血壓;外敷熱瘡。
花期果期: 花期 夏至秋季。結果率不高。
布袋蓮的特性:
多年生草本,漂浮水面或生於泥地,根系發達,新根常呈藍紫色,以莖為主體,所有的根、葉、花均由莖上長出;具有走莖構造,可藉由走莖繁殖新的植株;葉根生,葉柄外形多變,長 5~50 公分,生於泥地者長而瘦,浮於水面者則葉柄常膨大如氣囊狀;花期夏至秋季,總狀花序有花約 15 朵,花萼 3 片,狹橢圓形,淡紫色,花瓣亦 3 片,稍大於花萼,其中一枚有眼狀斑紋,花數眾多,但結果率不高。
荷
觀賞地點: 華江濕地-新海一期人工濕地
英文名:East Indian Lotus
學名: Nelumbo nucifera Gaertn.
科名:蓮科(Nelumbonaceae)蓮屬(Nelumbo)
別名:蓮、蓮花、荷花、芙蕖、芙蓉、菡萏、莩蕖、水芝、澤芝、水芙蓉、玉華。
原產:中南半島,今亞洲印度、中國、日本、菲律賓及澳洲各地均有分布。台灣分別於 1661 年由中國華南引入及 1905 年由日本引進。
分布:台灣全島,以台南縣白河鎮栽培最多。
用途: 1. 食用:蓮的全株皆可利用;蓮藕富含營養,可生食或炒或煮食,亦可醃漬、製罐。2.觀賞用:蓮花極具觀賞價值。3.藥用:蓮子、蓮心、蓮蓬、蓮鬚皆可入藥。性味:根莖(蓮藕):甘、澀、平;葉基部(荷葉蒂):苦、平;葉(荷葉):苦、澀、平;花蕾(蓮花):苦、甘、溫;成熟花托房(蓮房):苦、澀、溫;雄蕊(蓮鬚):甘、溫、平;果實或種子(蓮子):甘、澀、平;成熟種子之綠色胚芽(蓮子心):苦、寒。效用:根莖(蓮藕):止血,散瘀;葉基部(荷葉蒂):清熱袪暑,止血,安胎;葉(荷葉):解暑清熱,生發清陽,散瘀止血;花蕾(蓮花):清熱,散瘀止血,活血止血,袪濕消風。治跌打嘔血。成熟花托房(蓮房):消瘀,止血,袪濕。治血崩、痔瘡;雄蕊(蓮鬚):清心,益腎,澀精,止血。治遺精,血崩,瀉痢;果實或種子(蓮子):養心,益腎,補脾,澀腸。治遺精,久痢;成熟種子之綠色胚芽(蓮子心):清心,袪熱,澀精。治心煩,口渴,遺精,目赤,吐血;花梗、葉梗汁液:治嘔吐及腹瀉。
花期果期: 花期: 5-7 月;果期:6-8 月。
荷的特性:
荷為多年草本宿根性水生植物,單葉,具長柄,葉序為圓形互生或對生花序,有兩性之整齊花,為單生植物。有漿果狀蒴果或乾果。葉端呈圓形,葉基盾形,葉緣平滑呈波浪形。正反葉面平滑有細毛,質理為厚紙質,葉色正面灰綠色,背面淺灰白色,有長葉柄,約 40~150 公分,葉柄上有小刺狀突起,無葉托。葉面長寬各有 40~90 公分。植株型態為挺水型,葉片挺出水面之外。蓮具觀花效果的植物,為單頂花序,花冠徑約 30 公分,由 10~20 片之單瓣花組合而成,花色有紅色、淡紅色、粉紅、粉白等色。花初開時呈玫瑰紅,後轉為淡紅色,花期在夏季,花梗上有細刺。可作為觀花植物,果實呈綠色,成熟後轉為黑褐色,種子可食用,繁殖採播種法。亦可用分株的方式繁殖。全世界原生種荷花僅兩種,一種原產北美洲,為美國黃蓮,一種原產亞洲及澳洲,花色以紅、白為主,品種則有很多,依花瓣數來分則有單瓣、複瓣、重瓣、重台及千瓣蓮。繁殖可用種子或根莖、藕條等無性繁殖。蓮實堅硬,若保持得當,可保存千年。
蘆葦
觀賞地點:華江濕地
英文名:Common Reed
學名: Phragmites australis (Cav.) Trin. ex Steud
科名:禾本科(Gramineae)蘆葦屬(Phragmites)
別名:蘆根、蘆莖、蘆花、蘆葉、水蘆、水蘆竹、蒲蘆、碧蘆、
葦、蘆、葭、蘆竹、蒲葦、葦子草、蘆荻、兼。
原產:全世界亞熱帶至溫帶地區。
分布:台灣全島沼澤、湖泊或溪流、溝渠邊,喜歡潮濕向陽的環
境,常成群繁生。
用途: 1.食用:根部洗淨後可啃食,略帶甜味。嫩筍可切段炒肉絲。煮熟後拌沙拉食用,更可煮湯等。嫩葉可作牛羊馬的飼料。果實去殼後取米,可煮飯或者粥。2.稈可建築茅屋,或代軟木作絕緣材料;其外層稈壁可織簾、席;纖維造紙。3.花序作掃帚。4.根入藥,為健胃和利尿藥;5.是優良固堤植物。6.藥用:性味:蘆根、蘆筍(嫩苗):甘、寒。效用:蘆根:清熱生津,滲濕利水,除煩止嘔。治胃熱嘔噦,熱病煩咳,肺熱咳嗽,熱淋澀痛;筍:止渴利尿。治熱病口渴,淋病小病不利;蘆莖:治肺癰煩熱;蘆葉:治上吐下瀉,鼻衄,肺癰,發背;籜葉:治金瘡;蘆花:止血解毒。
花期果期: 花期: 8-11 月;果期:10-12 月。
蘆葦的特性:
多年生大型禾草,稈高 3~4 公尺,徑 0.2~1 公分,節下通常有白粉地下莖發達,植株高大;葉舌極短,截平,或為一圈纖毛;葉片扁平,長 15~45 公分,寬 1~3.5 公分,光滑或邊緣粗糙。圓錐花序長 10~40 公分,微向下垂,下部枝腋間有白柔毛兩性花雄蕊 3 枚,雌蕊 1 枚,花柱 2 枚,柱頭羽狀。穎果,披針形。
蘆葦桿含有纖維素,可以用來造紙和人造纖維。中國從古代就用蘆葦編制「葦席」鋪炕、蓋房或搭建臨時建築。古代各國都有用蘆葦的空莖製造的樂器—蘆笛,蘆葦莖內的薄膜做笛子的笛膜使用。蘆葦穗可以作掃帚,花絮可以充填枕頭。
在臺灣西拉雅族的傳統裡,會把蘆葦葉或檳榔葉放進壺裡祭拜,也就是所謂的祀壺信仰。
此外蘆葦還可以清潔水源,常用於中等面積的水源(沼澤地)。中國古代故事《蘆花記》 講閔子騫的後母用棉花給自己的孩子做棉襖,虐待子騫,用蘆花為他做冬襖,雖厚軟但不暖和,閔子騫寒冷無措,父親發現此事,大怒,想要休妻,閔子騫居然還為後母求情。
羅氏鹽膚木
觀賞地點:華江濕地
英文名:Roxburgh Sumac
學名: Rhus javanica Linn. var. roxburghiana (DC.) Rehd. & Wilson
科名:漆樹科(Anacardiaceae)漆樹屬(semialata)
別名:山鹽青、埔鹽、山埔鹽、山鹽豌、鹽東花、山枯鹽、鹽霜 柏 、濱鹽膚木、臺灣鹽麩子、無翅鹽膚木、鹽東仔。
原產:中國大陸、日本及韓國。
分布:台灣的 2,000 公尺以下,中、低海拔山麓叢林內,向陽開闊地十分常見,全島各地皆可見。
用途: 1. 食用:果實含有乳脂狀之物質,可代食鹽食用,原住民以往以之替代食鹽。 嫩葉可當救荒野菜。2. 園景樹、誘鳥樹用:樹性粗放,成長迅速,適作園景樹、誘鳥樹。3.木材用途:木材灰白色,質輕軟,具光澤,原住民常用以製耳環或其他器具;有時亦常用以為燒炭的材料,但因較輕軟,不耐燃。4.藥用:性味:果實:酸、澀、涼。效用:根:消炎解毒,活血散瘀,收斂止血。治咽喉炎,咳血,胃痛,治瘡出血;葉、根皮:外用治毒蛇咬傷,漆瘡,濕疹;樹皮治瘧疾;莖:治糖尿病;果:治咳嗽痰多,盜汗。
花期果期: 夏至秋季開花,秋至冬季結果。
羅氏鹽膚木的特性:
落葉性小喬木,小枝,葉背及花序均被毛,皮孔顯著,紅色。葉為一回羽狀複葉,有小葉 8~17 枚,小葉呈卵狀橢圓形,鈍鋸齒緣互生。山鹽青為喜好陽光的陽性樹種,在道路兩旁及崩塌地區最為常見,它的木材可供作薪材使用。雄雌異株,開黃白色的小花,小花以圓錐花序生於枝頂。扁球形的核果成熟時為橙紅色,外部被毛。核果具有鹹味,可以供作鹽的代用品。
其枝條上蚜蟲寄生的蟲癭為中藥的「五倍子」,富含單寧,為收斂藥及工業上之黑色染料。古時作染衣服的染料。台灣泰雅族以其煮水用於產婦用於洗淨身用,有殺菌功用;並以其葉、果為野炊時之調味料。
魯凱族人將羅氏鹽膚木應用在打獵上。將它製成木炭粉後,加水煮熱,放入硝酸及硫磺,煮至黏稠狀即是獵槍的火藥粉材料。
黃槿
觀賞地點:華江濕地
英文名: Linden Hibiscus,Coast Hibiscus
學名: Hibiscus tiliaceus Linn.
科名:錦葵科(Malvaceae)黃槿屬(Hibiscus)
別名:右納,桐花、海麻,萬年春,鹽水面頭果,粿葉樹、糕仔樹、粿葉、古老仔、河麻、萬年木、惘花、朴仔、披麻、銅麻、港麻、河麻、山加半。
原產:原產熱帶與亞熱帶海濱,分佈於中國廣東、菲律賓群島、
原產:原產熱帶與亞熱帶海濱,分佈於中國廣東、菲律賓群島、
太平洋諸島、 東南亞以至印度和錫蘭等地。
分布:臺灣沿海地區,甚為普遍,台灣全島平野及濱海地區皆有分布。
用途: 1.防風、庭園、行道樹種。2.民生用途:葉片可供作蒸煮糕粿的枕葉,沿海居民有取其葉墊於糕粿以蒸煮;樹皮纖維可製作繩索或織網等用途;枝幹木材質輕富彈性,可作傢俱或薪柴之用。3.藥用:黃槿的葉及樹皮可治支氣管炎及咳嗽,葉外敷可治腫毒及作洗滌劑之用,根可作解熱及催吐劑。性味:樹皮、葉、花:甘、淡、涼。效用:全株:清熱解毒,散瘀消腫。治木薯中毒,瘡癤腫痛;根:解熱,催吐。治發熱;嫩葉:治咳嗽,支氣管炎。
用途: 1.防風、庭園、行道樹種。2.民生用途:葉片可供作蒸煮糕粿的枕葉,沿海居民有取其葉墊於糕粿以蒸煮;樹皮纖維可製作繩索或織網等用途;枝幹木材質輕富彈性,可作傢俱或薪柴之用。3.藥用:黃槿的葉及樹皮可治支氣管炎及咳嗽,葉外敷可治腫毒及作洗滌劑之用,根可作解熱及催吐劑。性味:樹皮、葉、花:甘、淡、涼。效用:全株:清熱解毒,散瘀消腫。治木薯中毒,瘡癤腫痛;根:解熱,催吐。治發熱;嫩葉:治咳嗽,支氣管炎。
花期: 幾乎整年都可見零星開花,惟較集中於 2-3 月;果期: 6-7月。
黃槿的特性:
黃槿為錦葵科常綠大喬木株高可達 15 公尺,樹皮灰色,纖維質,樹枝分歧。多分枝,橫向開展,幹上多萌芽枝。嫩葉及花序有柔毛,葉,有突尖,葉厚紙質,互生,具長柄,心形,全緣或有小鋸齒,葉寬可達 30 公分,葉背灰白色,掌狀脈 5~7 條,托葉早落。幾乎整年都可見零星開花,惟較集中於 2~3 月,花頂生或腋生,具小苞,花萼 5 裂,花瓣黃色 5 片呈筒狀,層層相疊,鐘狀像個羽毛球,花心暗紫色,單體雄蕊。蒴果闊卵形,6~7 月成熟,木質,種子腎形。
黃槿生性強健、生長快速、耐風防潮,多生於海濱地區,是海岸防砂、定砂、防潮、防風的優良樹種;亦可植為庭園樹,庇蔭樹或行道樹。
早年在沒有塑膠袋的年代,在鄉下,黃槿那碩大的葉片,在過年時可是「炊粿」的襯底材料,既環保又有特殊香味沿海居民有取其葉墊於糕粿以蒸煮,因而有「糕仔樹」及「粿葉樹」等別稱;樹皮纖維可製作繩索或織網等用途;枝幹木材質輕富彈性,可作傢俱或薪柴之用。
銀合歡
觀賞地點:華江濕地
英文名:White Popinac、Wild tamarind、
IpilipilWhite Popinac Lead Tree、Leguminosae
學名: Leucaena leucocephala (Lam.) de Wit
科名:豆科(Leguminosea) 銀合歡屬(Leucaena)
別名:白相思子、白合歡、臭菁仔、細葉番婆樹。
原產:原產於中美洲,台灣於 1640 年代由荷蘭人引進,
原產:原產於中美洲,台灣於 1640 年代由荷蘭人引進,
後又多次引進;台灣曾大量造林。品系多,有薩爾瓦多
銀合歡、夏威夷型銀合歡、秘魯型銀合歡。由於排他性
極強,會取代原生物種,故被視為入侵物種。
分布:台灣全島海拔 3,000 公尺以下之山區、河邊、荒地、
路旁。
用途:1.飼料用:40年前鄉下地區,以銀合歡的嫩莖葉作青料餵牛。2.木材可做薪材、供彫刻小飾品的用材或供製紙漿以造紙。3.根有固結土壤及改良肥效的功能。銀合歡也是荒地造林的主要樹種。4.食用:嫩葉、嫩夾及種子可食用。葉:先將嫩葉以沸水燙熟,再換水沖洗,即可加調味料食用。嫩莢和成熟種子可炒食或煮食。種子炒熟後可代咖啡泡飲料。5.蜜源植物:開花時,花序含大量花粉,為蜜蜂之重要粉源。6.美化、綠籬、園景樹等。6.藥用:性味:根皮:甘、平。效用:根皮:解鬱寧心,解毒消腫。治心煩失眠,心悸怔忪,跌打損傷,肺癰,癰腫,疥瘡。未成熟種子:驅蟲。
花期: 12月至翌年5月。
果期: 全年。
銀合歡的特性:
銀合歡屬於含羞草科的灌木,原產南美,為不具針刺的落葉灌木或小喬木,樹幹通直或略彎曲。銀合歡它第一回的羽片有 4~8 對,而小葉有 10~20 對,背面是粉白色。銀合歡的花本身是白色圓球狀花,花萼有 5 裂,花瓣有 5 片,屬於線的形狀,雄蕊有 10 枚。
枝葉含特殊味道,葉子可用作餵飼牲畜,由於繁殖能力強、排他性極強,會取代原生物種,故被視為為難以防除的入侵雜木物種。其幼葉富蛋白質可做牛群飼料,因含銀合歡素,單胃動物食之容易中毒。
欖仁樹
觀賞地點:華江濕地
英文名:: Indian Almond
學名: Terminalia catappa Linn.
科名:使君子科(Combretaceae)欖仁屬(Terminalia)
別名:山枇杷樹、古巴梯斯樹、雨傘樹、枇杷樹、大葉欖仁、
涼扇樹、仁愛樹、 龜仔樹、島朴。
原產:產於臺灣及中國大陸的廣東(徐聞至海南島)、
雲南(東南部)。常生於氣候濕熱的海邊沙灘上,
多栽培作行道樹。馬來西亞、越南以及印度、
大洋洲均有分佈。南美熱帶海岸也很常見。
分布:恆春半島、蘭嶼、小琉球、綠島及澎湖,各地庭園亦多栽培。
用途:1. 庭園樹、行道樹:常用作庭院遮陰植物或行道樹。2. 木材可供建築及製造器具:欖仁樹的邊材白色,心材紅褐色,質緻密而重,硬度適中,除供建築或製造器具外,蘭嶼當地居民也常以其木材建造獨木舟。3. 食用:種子之種仁,有芳香味,食之味佳;可供搾油。4. 果皮作染料:果皮含蹂質(單寧)可作黑色染料,葉及種子可藥用。5.藥用:性味:種子:苦、澀、涼;樹皮:苦、涼;葉:辛、微苦、涼。效用:種子:清熱解毒。治咽喉腫痛,痢疾,腫毒;樹皮:解毒止痢,化痰止咳,收斂止痢。治痢疾,痰熱咳嗽,瘡瘍,泄瀉;葉:袪風清熱,止咳止痛,解毒殺蟲。治感冒發熱,痰熱咳嗽,頭痛,風濕關節痛,赤痢,瘡瘍疥癩,肝炎,關節炎;嚼食葉子治喉痹及感冒。
花期 : 3-7月。
果期:7-9月。
欖仁樹的特性:
欖仁樹為落葉大喬木,株高 15~25公尺,側枝水平輪生,形成平頂傘狀樹冠,老樹根生有顯著之板根。葉片大,叢生枝端,葉柄短,倒卵形,先端圓形,長 20~25 公分。
春季新芽翠綠。秋冬季落葉前,轉變為黃色或紫紅色,極為美麗。腋生穗狀花序,黃綠色,雄花著生於頂端,雌花居下部。欖仁樹是原是海濱的植物,它的原產地在熱帶海岸,恆春半島的墾丁到鵝鑾鼻一帶,多的是它的高大聚落,可以說是墾丁國家公園內海岸林中最優勢的樹種。由於它的樹性健強,很能適應各種環境。幾十年前,有人目睹其丰姿美色,乃大力推荐給各機關學校,引進都市,終於使它成為常見的園景樹。
欖仁樹是行道樹中常見的落葉樹種,它不僅是熱帶地區有名的紅葉樹,老樹根部形成的板根也是它特別的地方。欖仁樹的果實呈扁橢圓形,兩面均具有龍骨狀突起,模樣有如橄欖子一般,「欖仁樹」之名由此而來。果皮堅硬而呈纖維狀,以便藉海潮漂流散布;種仁富含油脂,可以煮食,滋味還不差。欖仁樹於夏天開花,可用播種繁殖。據說欖仁樹的葉子可以入藥,需是自然落下,曬乾的葉子,用以治療肝疾,不過這方面的資料還沒有受到醫學界的證實,所以可別輕易的就去嘗試喔!
參考資料: http://kplant.biodiv.tw/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