抽血就可檢測阿茲海默症

自由時報 
台師大獨步全球// 抽血 就可檢測阿茲海默症

2015-04-03
〔記者吳柏軒、林惠琴/台北報導〕
  以往檢測阿茲海默症(俗稱失智症)必須抽取脊髓液,台灣師範大學領先全球,研發出抽血篩檢技術,可早期診斷輕度知能障礙,讓患者及早發現治療,延緩症狀惡化。

抽脊髓液檢測 至少需一週
  台師大光電所教授洪姮娥與副教授謝振傑、廖書賢研發出全新的奈米科技「磁減量免疫檢測技術」,與台灣大學醫學院、理學院及生技公司合組團隊,專攻阿茲海默症的初期篩檢;去年發表論文已受學界注目,今年更展開技轉,初步臨床試驗也已成功。

  謝振傑說,以往檢測阿茲海默症主要看人體腦部有無指標蛋白病變,必須抽取脊髓液進行檢驗,或是透過正子攝影檢視腦部蛋白變化。但脊髓液採集危險性高,且至少得等一星期才能知道結果,傳統腦部電圖攝影也有注射顯影劑的風險。

  台師大與台大合作團隊則研發出新的「分子生物檢測法」,用奈米級的磁性鐵粉與免疫測劑結合,配合超導量子干涉儀篩檢,比起傳統的腦電圖檢驗更精確,而且只需少量指標蛋白的人體血液,就可測知有無病變,避免抽脊髓液的風險。

只要5小時 準確率逾85%
  謝振傑強調,新技術只要抽幾CC血液,檢測時間也縮短為五小時,早上抽血,下午就可知結果。

 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、台大醫院神經科醫師邱銘章則表示,已與台大、雙和及恩主公等醫院合作進行臨床試驗,已完成三百個臨床檢測試驗,實驗準確率達八成五以上,甚至能診斷出患者在失智前、更早期的輕度知能障礙,可更早投藥、延緩失智症狀發生。

  台灣六十五歲老年人中,約有二到四成罹患阿茲海默症,目前無根治方法,早期發現還有機會可減緩症狀;女星茱莉安摩爾今年在電影《我想念我自己》深刻詮釋病患痛苦而奪下奧斯卡影后,也吸引更多人去關切失智症。



  負責技轉的生技公司總經理楊謝樂說,未來將與更多醫院進行臨床試驗,加速走完衛福部核可程序,希望明年就能推廣到全國醫院。由於過程簡單,就像平常血液檢查一般,未來若大量推廣,費用也許能壓到幾千元。

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王署君表示「樂觀其成」,若能建立早期發現機制,應有助防止病況惡化。榮總最近也開始臨床試驗經由正子放射的影像,觀察腦部有無類澱粉沉澱,以判斷是否罹患阿茲海默症。但他強調,不論是抽血或放射篩檢,都必須透過更多臨床證實及提升準確率,否則萬一篩檢確認無阿茲海默症,事後卻又罹病,恐怕大家都不樂見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徵 勞動部多元就業方案 專案經理人

旅讀台灣之旅讀板橋【新北耆光 × 峯云夏冬令營】 青少年人文夏令營 2024

港仔嘴 常被誤解為江子翠的古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