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時代的殯葬思維


隨著台灣從早期的農業社會邁入工商社會,傳統民間繁瑣的喪葬形式已不符合現代人的生活步調,在日益重視生活品質、自然環保的觀念下,過去傳統鋪張浪費、耗時費力的喪葬方式也隨時戴而必須改變。

傳統民間喪葬方式所造成最嚴重的問題是土地資源不足,其次還有破壞景觀、能源耗損、環境衛生等,隨著現代社會少子化的趨勢,年輕一輩對於傳統習俗觀念淡薄,台灣早期許多土葬墓漸漸荒蕪,形成大片無主孤墓,是台灣土地景觀的一大殺手。

從六O年代左右,政府大力推廣火化入塔,直至八O年代火化觀念已普遍為國人所接受,而這種喪葬方式的確較過往的土葬,更加節省土地成本、時間、資源和金錢。

然與實俱進,火化入塔終究是治標而不治本的方式,台灣的靈骨塔氾濫,靈骨塔的「只進不出」,讓空間無法有效運用,形成許多「死塔」,也讓大家開始意識到此一政策該是功成身退的時候。

2003年新頒布的殯葬管理條例中,明言指出為了「符合環保」的世界潮流,台灣的喪葬形成必須走向新的時代思維,而法條中也明確列入了「樹葬」和「骨灰拋灑或植存」二項,也就是目前台灣所謂的「環保自然葬」。

(以上文字轉載來自~289期人生雜誌第12.13)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徵 勞動部多元就業方案 專案經理人

旅讀台灣之旅讀板橋【新北耆光 × 峯云夏冬令營】 青少年人文夏令營 2024

港仔嘴 常被誤解為江子翠的古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