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桂圓南棗核桃糕 / 南棗核桃糕的前置作業

圖片
在我們的廚房裡,一顆南棗的旅程從水中開始:先細心浸泡,再用溫火慢煮,直到果肉柔軟、香氣盈室。接著,雙手一顆顆撥開果皮、去核、壓成細緻棗泥,全程純手工製作,沒有捷徑,也不願取巧。 光是這段前置作業,就需要六個小時的專注與耐心,只為確保每一口,入口時都能感受到真材實料的溫度與厚度。 六小時的耐心,只為一口的香甜。 那些被去除的棗皮與棗核,並沒有被隨意丟棄,而是投入植物廢棄物處理盆中,任由微生物自然分解,化作滋養土壤的堆肥,化作滋養下一季綠意的養分。 這不只是甜點,更是與大自然循環共生的承諾。 每一顆桂圓南棗核桃糕及南棗核桃糕,都承載著滿滿的手工心意,和對土地的深情守護。

風的預感cycle-90度 【台藝大校園公共藝術13】

圖片
作者:松本薰 材質:316不鏽鋼、風動轉軸組件 來自日本的動力藝術家—松本薰的作品,就像校園中常見的大樹一般矗立在校園一隅。當枝幹開始優雅的搖動旋轉,作品即自然地與風共舞。作品中蘊涵著有如五線譜的曲線,隨著風帶動著光的舞動,曼妙舞姿讓人感受到音樂般的心靈互動。

站立的少女 【台藝大校園公共藝術12】

圖片
作者:丘雲 材質:銅 作者一生都在追求土跟土之間的韻律感,也就是說如何用土來雕塑人體,且呈現出他的韻律感。他是個一個很努力的雕塑家,寫實功力非常高。 本作品以一位裸女為主題,少女頭部向右側,臉部向右傾斜,眼神垂視,神情略顯憂傷,伸出兩手,右手手心向上,略為上舉,狀似以手托物的姿態;左手手心向上,向前平伸,神情與手勢像似祈求。 學生撿到東西就會掛在它身上,也成為學校另類的失物招領中心。 延伸閱讀: 臺藝大校園雕塑藝術作品介紹之一:臺灣近代雕塑教育的孕育者─丘雲 PDF檔

五指山下 【台藝大校園公共藝術11】

圖片
作者:許維忠   材質:銅 作者以純熟的寫實功力,讓觀眾能清楚感受到孫悟空無法逃脫如來佛祖五指山的困窘,是動態張力及戲劇性兼顧的上乘作品。 上方是孫悟空張開雙臂拿著他的金箍棒,準備好要跳下去,下方則是如來佛手掌張開要抓孫悟空的狀態。   延伸閱讀: 臺藝大校園雕塑藝術作品介紹之四:戒嚴末期由藝專培育出來的本土雕塑家 - PDF檔

族群 【台藝大校園公共藝術10】

圖片
作者:郭清治 材質:銅 簡化的人形結構以鎖鏈方式結合在一起,人形有如鍊子般的交織環扣,節節上升,在互動中向上揚昇,呈現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。向上層層堆疊的人形,像是圖騰柱,代表著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生命,不分彼此的環抱,緊密聯結,同心協力一起生活在這塊土地上。在人形上還留下雕具刮過的痕跡,能感受到藝術家溫暖的手感與趣味。

黃帝發明指南車 / 孔子問禮於老子 【台藝大校園公共藝術9】

圖片
作者:雕塑科師生 材質:水泥 當初是分開製作,最後再進行組合固定於牆面上,成為一幅巨大作品。以水泥翻製後再上色,使之看起來如同銅製般的效果。 由專科學校時期美術科主任李梅樹主導,美術科雕塑組(雕塑科的前身)師生協力合作,藉以標舉「倫理」、「科學」之時代精神。屬於「師生留校藝術作品」,也就是由校內的教師與學生們共同合作創作的作品,完成後贈與學校留做紀念。

大草原有一隻【台藝大校園公共藝術8】

圖片
作者:臺藝大學生 材質:不鏽鋼等 由學生製作捐獻給學校,表面氟碳烤漆,頭部內裡為半球不鏽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