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新境界 - 推動樹灑葬 (二)

無論從環保、生態、經濟、都市景觀、社會風俗等角度來看,«殯葬管理條例»都堪稱符合潮流的進步立法,但學者、業者和政府官員卻大都不敢樂觀以對,因為傳統習俗不論土葬或使用納骨塔,都講究方位、日子,甚至顧及生肖沖剋,除了對先人的禮數,更攸關家族興旺,而且日子越不景氣,喪葬禮俗越隆重,以求改運。此外,臺北市實施公墓七年輪葬的經驗,民眾常將個人意外或不幸事件怪罪於輪葬制度。因此,若反其道而行,推動無墓地、不立碑、土地可循環使用的樹葬、灑葬,民眾會接受嗎?在內政部的研討會上,學者們擔心觀念不易突破,基層官員也預見阻力重重。
為了鼓勵地方政府落實新法,內政部提出了獎勵措施,包括編列遷葬補助經費,以及補助地方政府籌設樹灑葬專區等。然而自從民進黨入主中央,對臺北市採取打壓手段,許多社會福利的法定補助項目,諸如中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、低收入戶家庭生活補助等,都中途叫停,導致市府預算大失血。殯葬部分亦不例外,內政部雖慷慨給了新北市1500萬元在新店設立多元化葬法示範區,臺北市提出的申請卻全給打了回票。
延伸閱讀:
生命新境界─推動樹灑葬 (三)
留言
張貼留言